孙殿英简介及资料(孙殿英当土匪挖清陵,让人没想到,他儿子却是个万人敬仰的大人物)(孙殿英简介及资料大全)

要说“盗墓军阀”,孙殿英敢认第二,那全一人敢认第一。

孙殿英当土匪,盗掘清东陵,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,但是令很多人没有想到,孙殿英的儿子,却是一个受万人景仰的大人物。

“土匪军阀”孙殿英

1889年,孙殿英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小地方。

孙家家境贫寒,但是孙殿英的家人还是东拼西凑借了点儿钱,要送孙殿英去读书。

八岁的时候,孙殿英进入私塾读书,但是他并不喜欢讲堂,也不喜欢课本,每回上课,他不是在捣乱,就是等着下课后出去玩。

某次,因为孙殿英听讲时开小差,被私塾里的老师狠狠痛斥了一番,年幼的孙殿英由此记恨上了老师。

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,孙殿英居然一把火烧了私塾,看着烧起来的火,孙殿英心中没有一星半点的恐惧,而是充满了复仇的快感。

从火烧私塾这件事情可以看出,孙殿英确实不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,他性格乖张顽劣,不服管教,经常是吆五喝六地纠集一大帮同龄人聚众赌博,行为举止堪称混混。

长到十多岁以后,孙殿英愈发的气焰嚣张,他不学无术,不务正业,每天就是想一些歪门邪道谋钱。

为了让自己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,孙殿英经常用钱财贿赂许多的军警,让他们给自己“开后门”。

到了1913年,孙殿英的恶劣行径愈发胆大,他来到豫西,认识了一个名叫张治公的人。

张治公是豫西很有名的土匪头目,孙殿英和张治公搭上线后,两个人无恶不作,他和张治公联手起来挪用了当时的库银,除此以外,还在私底下进行违禁品走私的交易。

到了民国五年,孙殿英来到河南洛阳,但是他看见有一所庙道会的很受欢迎,于是凭借着自己见人说人话见人说鬼话的本事,加入了这所庙道会。

没过多久,孙殿英再次利用自己精湛的社交能力,坐上了庙道会的第一把交椅。

孙殿英当了好几年的土匪,他生活的十分潇洒,大把大把的银钱如水流般花出去,每日不是寻花问柳,就是饮酒作乐。

直到民国十一年,吴佩孚来到洛阳,孙殿英的“好日子”这才戛然而止。

吴佩孚是权力很大的军阀首领,他来到洛阳后,早就看不惯孙殿英等人在这里胡作非为的行为,在吴佩孚的整治下,孙殿英的生意来源被切断,无奈之下,他只得离开洛阳。

离开洛阳以后,孙殿英遇到了丁香玲,被丁香玲“招降”,丁香玲见他有胆识也有手腕,便安排孙殿英做了机枪连连长。

不过呢,这个丁香玲是当时名气很大的“混混团长”,两个人臭味相投,很快就走在一起,到处倒卖违禁品,从中牟取大量钱财。

没过多长时间,吴佩孚被曹锟罢免职务,于是孙殿英再一次重操旧业,这一次,他除了倒卖东西,还收兼了许多悍匪和散兵。

一时之间,孙殿英的手下队伍扩大到三千多四千多人。

接下来,孙殿英先是投靠了刘镇华,然后又看形势不对,转而投靠了叶荃,进入国民军。

孙殿英在短短几年内“反复横跳”,这个时候,他又遇上了另外一个人,他就是张宗昌。

在张宗昌手下效命的孙殿英,先是任职第五师师长,然后又升职为军长。

然而命运造化弄人,这个时候忽然发生了一件事情,让孙殿英从“土匪军阀”转变为“盗墓军阀”。

之后的几年中,孙殿英遭遇了几次兵败,为了安身立命,孙殿英重新对国民党投诚,他被当时的负责人收编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。

因为孙殿英“悍将”的表现,当时的负责人仍然让孙殿英担任军长的位置。

孙殿英带着他的人马来到马兰峪一带,马兰峪是个地理位置很特殊的地方,只要靠近了马兰峪,那么离清东陵也就很近了。

所谓的清东陵,就是帝王陵墓。

清东陵始建于顺治时期十八年,前后总共历时二百四十七年,一共有大小不一的十五座陵园,是现今我国布局、规模和体系最大也最完整的皇帝陵墓建筑群。

在清东陵里,一共埋葬着五位皇帝,分别是顺治帝、康熙帝、乾隆帝、咸丰帝和同治帝。

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慈禧老佛爷,也葬在与清东陵距离较近的定东陵。

“盗墓军阀”孙殿英

那么这孙殿英来这马兰峪干嘛来了?事实上,他是被顶头上司安排剿匪来了。

可是谁能想到,这最大的匪,不是别人,正是孙殿英他本人。

孙殿英在通往马兰峪的途中,看见有很多人偷盗清东陵的木材,之后,孙殿英抵达了清东陵,看见清东陵雄伟宏大的规模,孙殿英那颗想要干些什么坏事的心又蠢蠢欲动地跳起来。

当时还有另外一个人也想要盗掘清东陵,他就是马福田,当孙殿英知道马福田和他一样怀有不轨之心的时候,他连忙给谭温江下命令,让他带兵赶走马福田。

赶走了马福田以后,孙殿英开始研究其这座清东陵。

1928年7月,孙殿英想了一个遮掩耳目的借口,他昭告天下说:“我要准备在马兰峪这里进行一场军事演习!”

为了给自己造势,孙殿英就宣称自己是爱国将领孙承宗的后代,并配以冠冕堂皇的说辞,最后连孙中山先生都搬出来当做他的挡箭牌。

孙殿英“大义凛然”地表示,盗掘清东陵,是一场革命。

在孙殿英的命令下,往来马兰峪的各个路段全部被封锁,任何人都不得入内,并且将围绕在马兰峪附近的人员全部驱赶出去。

孙殿英摩拳擦掌,准备大干一番。

他本来就是土匪出身,类似的盗掘行为不知道有过几次了,所以对于这次盗掘清东陵,孙殿英表现的志在必得。

孙殿英吩咐他的一个手下孙子瑜说:“直接用火药炸开清东陵的墓道石门。”

孙子瑜很快按照他的命令照办,只听巨大的一声轰鸣,百年前的陵墓赫然被孙殿英用火药炸开了一个豁口,他露出笑容,立刻让手底下的人进去。

根据相关记载,孙殿英一共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,将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陪葬物品洗劫一空。

孙殿英看着闪闪发亮的珠宝,对底下士兵说:“你们不用争抢,只要听我的命令,每个人都会获得赏赐。至于大件的宝物,通通拿车运走。”

这边孙殿英是盗了个盆满钵满,但是天底下哪里有不透风的墙,孙殿英炸开清东陵的事情,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。

当时的溥仪已经被废掉了帝位,但是当他听见清东陵被盗掘的消息后,仍然是被刺激了许久。

许多皇家宗室和遗老们也纷纷高声谴责孙殿英的无耻行径,并要求狠狠惩戒孙殿英。

孙殿英看见如此声势浩大的声讨,一时间慌了神,不过他很快就给自己想好了后路,他拿着盗掘来的金银珠宝,从上到下贿赂官员,据悉这份名单中不仅有蒋介石,还有宋子文等人。

经过孙殿英的一番打点后,这桩轰动全国的恶性盗掘清东陵一案,居然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众人视线中。

而孙殿英呢,他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,反而是吃好喝好,依旧逍遥法外。

时间来到1947年的豫北一战,孙殿英战败被俘虏,他被关入大牢后,因为毒瘾发作,最终于同年的冬天死去。

与父亲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孙天义

孙殿英过世的时候,他的儿子孙天义才16岁。

1931年,孙殿英的儿子在北京出生了,他看着襁褓中的小婴儿,为他取名为“天义”。

孙天义是孙殿英的老来子,所以孙殿英对他格外的疼爱。

这个时候,距离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一事,仅仅过去了三年的时间,而孙殿英也常年奔波在外,所以小小的孙天义,他对父亲的所有印象,都来源于母亲口中。

或许是因为孙天义出生的家庭比较特殊,所以他很小的时候,就展现出了和同龄人不一样的聪慧和早熟。

等到孙天义稍微长大一些时候,他对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。

有时候,孙天义的小伙伴会管他叫做“东陵大盗”的儿子,这些话语,就像一根刺一样,给年幼的孙天义带来了不小的伤害。

虽然他很想反驳大家,可是他们说的都是实话,孙天义只好把所有委屈全部藏在肚子里面。

孙天义的童年,一直活在父亲孙殿英带来的阴影下,但好在他有一个知书达理的母亲,还有一个教导他为人处世的姑母,她们时常宽慰孙天义说:“你父亲是你父亲,你是你。”

孙天义的童年和孙殿英很不一样,孙殿英不喜欢念书,但是孙天义的成绩出类拔萃;孙殿英胡作非为,孙天义却从没有做过任何出格的事情,他从小就是别人口中的好孩子、好学生。

凭借着多年的苦读和用功,1952年,孙天义顺利从北京辅仁大学毕业,他还记得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,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西方语言文学系,希望未来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。

从大学毕业后,孙天义在1957年选择进入了西安外国语学院,在这所主要教学方向为外语的学校,孙天义勤勤恳恳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他的学生。

孙天义在教学方面有着很大的出色成果,在他工作的四十几年里面,先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,然后又升到了英语系副主任,接着是主任、教授、院长。

在他多年的工作生涯中,孙天义曾经多次访问国外高校,一边学习对方先进的教学理念,一边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,构建了中外两国的友好交流桥梁。

孙天义一心为学生,但是在他教书育人的生涯当中,却从没有一刻忘记过自己父亲做下的事情。

他有时候会想:除了教书,我还能够做什么呢?

让孙天义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机会,在1992年来临。

一生致力于守护黄帝陵

1959年的孙天义,刚刚才从大学毕业两年,正准备从北京到西安工作,这个时候,他陪着客人来到黄帝陵,彼时的孙天义看见这荒沙黄土中的黄帝陵墓,当时才二十多岁的他,一颗心被深深地震撼到了。

一个念头忽然出现在孙天义心中,他希望有朝一日,能够将黄帝陵墓妥善地保护起来。

时光一晃而过,到了1992年,孙天义已经在陕西这块土地扎根多年,他不光能说一口流利的陕西话,还因为优秀的教学成绩被任命为陕西政协的副主席。

这一天,孙天义得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,那就是陕西省政府决定整体修建黄帝陵,而且还要成立黄帝陵基金会,而拥有保护黄帝陵抱负的孙天义,被任命为基金会的副会长。

没过两年,他就从副会长转为了会长。

会长需要为基金会募集资金,这个艰巨的任务自然是落到了孙天义头上,孙天义还记得最开始去募集资金时,他羞窘的几乎不知道怎么开口,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慢慢学会了厚脸皮这一项“技能”。

自从黄帝陵基金会成立开始,在孙天义和内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他们一共募集到了海内外上亿元的善款。

在基金会担任会长的时间里,孙天义从没有收取过一分钱的工资,而且他也不会利用基金会的捐款出国进行募集,这位和蔼可亲的教授总是利用出国讲学或交流的机会,向海外机构进行黄帝陵保护的资金募集。

1992年,第一期整修工程开始了,在这段时间内,孙天义几乎是每个星期都要从自己工作的西安来到黄帝陵,到了即将竣工的2001年时,孙天义更是时不时地过来检查整修工程的进展。

2001年的孙天义,已经70岁了,但是他事事亲为,事必躬亲,第一期整修工程圆满结束以后,第二期工程马不停蹄地开始了,而孙天义只要有时间,一定会亲自来黄帝陵监督。

被问及为什么要从事保护黄帝陵这项事业时,孙天义的脸上充满一种来自中华民族的骄傲,他觉得:“每当我看见现在不同于过去的黄帝陵,再看见很多人自发到这里上香祈愿,我就觉得我为了我的国家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。”

现在的黄帝陵相较过去已经焕然一新,在这其中有孙天义的一分汗水,如今他已经是花甲之年,但是只要他的身体允许,他还是会来亲眼看一看黄帝陵,每当他走上这片土地,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欣慰。

而孙天义多年致力于守护黄帝陵的行为,也让很多人对他改观。

在这个社会中,不是所有人都会“子承父业”,譬如孙殿英和孙天义,他们活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。

在去年的教师节,已经高达90岁的孙天义坚持站上了讲台,为他的学生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的翻译课。

虽然孙天义的头发已经花白,但好在他的精神不错,谈及未来,孙天义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将无私奉献的教师精神发扬光大,为国家继续培养和输送更多的翻译人才。

来源:

胡杨著. 国家宝藏全档案[M]. 2016

刘绍唐主编. 民国人物小传 第16册[M]. 2017

曹明周,赵辉远总编. 黄陵文典 纪实卷[M]. 2008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1900141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