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轮创业周期里,一个新方向、好点子,或许能保你五年富贵,但现在,大公司、小公司都饿疯了,只要发现一个还有点油水的方向,大家闻见肉味都来了,可能短短三年,就卷得同归于尽。
只要还想活着,还想搞事情,就要不断地找新业务,不断地从0到1,做「永动机」——这是80%CEO在2025年要考虑的事情。
这个生存模式,要求CEO既要干好现在的业务,想尽办法赚现金流,积累子弹,又要挖掘三年后的机会。如果只是坚韧、执行力强,却缺乏水的灵动,CEO将很难活下去。
2016年,我写了一篇文章,叫《》。那个时候,中国创业者一创业,就要先找自己对标的美国公司是什么。而投资人问CEO的第一句话往往也是「你这个模式美国有没有?」如果没有,资本也失去了兴趣。
10年过去了,不仅对标美国不再可行,对标国内同行也将无路可走。前不久我和一位CEO交流,他看见身边朋友做什么赚钱,就跟着试试,花了近千万测了七八个新方向,都没有跑通。
这个事情到底符不符合趋势?符不符合CEO个人基因?能不能做出一些迭代?这都是CEO要独立思考的。
2020年就是一个转折点,两极分化开始加速。CEO要真正面对现实,放下幻想。「早死早超生」,陈旧的业务就让其快速淘汰死亡,将精力投在更有前景的方向上。
我们团队每年春节后第一场会议,就是分享大家在一线的所见所思。今年依然有不少的发现,比如高复购的「打印机模式」,净利润40%的养殖场等等。
2025年的创业机会,还是得从用户的需求出发,生存、生活、生命等。过去用户兜里有钱,可花可不花的,他选择花;未来该花的还是会花,但是会追求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。所以CEO抓两个关键词:刚需、高性价比。
不论你做哪一行,都要深入一线,寻找生机。一位山海CEO和我同步近况,他在给自己的客户打工,在真实场景里理解需求,这样挺好。
既然要做永动机,组织就一定要小而精。CEO扮演好CPU、大脑的角色,手脚尽量外包,这样既能保证现金流可控,也能轻装上阵。
这里也要强调,永动机并不是虚浮的,你要有实打实的自己的地盘,这个地盘跟土地、人口有关系,跟你的资源、人脉有关系,跟产业、供应链也有关系。在这个地盘上,你扎根越深,存活的概率越大。否则就是流寇。
更关键的是,他们都在循序渐进探索第二曲线。能和这样有韧劲、有心气、敢创造的CEO一起做点大事,助他们一臂之力,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0 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