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1日消息,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25财年第三财季财报。该季度,阿里营收2801.54亿元,同比增长8%;净利润为464.34亿元,同比增长;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,净利润为510.66亿元,同比增长6%。
其中,阿里巴巴云智能集团(CIG)(云智能集团,包括阿里云、钉钉和其他业务)的营收为317.42亿元(约合43.49亿美元),同比增长13%;调整后EBITA达31.38亿,同比增长33%。
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财报会上回答分析师提问时重点谈到了阿里集团的AI战略、云基础设施投入等信息:
必须追求AGI
阿里未来三年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会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。
阿里集团AI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必须追求AGI(通用人工智能),要不断追求突破模型智能能力的边界。如果能实现AGI,那么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大概率将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,有可能影响或者替代现在50%左右的GDP构成。
云和AI的深度结合将成为最重要的AI基础设施。此外,云和AI的结合将在未来的云计算网络上成为输出AI智能最大的云计算网络之一,这也是阿里云的目标。未来90%的token将会在云计算网络上生成,并在云计算网络上输出。
AI推理需求增长
现在的AI技术进展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,AI技术能力也在快速发展。就目前来看,阿里在基座大模型本身的商业模式上,确实看得不是那么清楚。未来随着智能能力的提升,将面临非常多的机会。
现在各家公司之间大模型的差异化其实是在逐渐缩窄的,也就是说,大家之间的差异化越来越不明显,开源模型和闭源模型之间的差异化也越来越不明显。
这样的现状反而非常利好于云计算公司,因为无论是开源的模型还是闭源的模型,最终大部分的模型都要托管在云计算网络上。因此,对阿里集团而言,无论是未来模型能力的更大提升,还是各家模型能力的差异化不明显,都有非常明确的商业模式,也就是云计算网络。对于所谓的智能商品化,最利好的可能就是云计算网络。“如果人工智能是未来最大的商品,类似于现在的电的话,那么云计算网络就相当于现在的电网。”
目前阿里AI相关收入实现了连续六个季度的三位数以上增长。客户的需求其实还是在持续增长中,增速也超过了我们原来的判断。尤其是在今年春节之后,一个非常大的变化:推理的需求确实是在爆发。现在新增的客户需求中百分之六七十以上都是推理需求。
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财报会上表示,阿里将于近期发布基于千问Qwen2.5-MAX的深度推理模型。1月底,阿里发布了AI基础大模型千问旗舰版Qwen2.5-Max,在多项权威基准评测中,处于业界领先水平。目前,Qwen的全球衍生模型已突破9万个,全球排名第一。(宜月)
0 条